本頁面校對中
阿美語書寫系統(網頁好讀版)
阿美語書寫系統修正對照表
(一)、輔音
| 修正系統 | 現行系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
|
1. 發音部位及方式修改:
2. 發音修改:
3. 字母修改:
4. 字母對應發音之語別修改:
|
(二)、元音
| 修正系統 | 現行系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
|
1. 字母對應發音修改:
2. 字母修改:
|
(三)、長音符號
| 修正系統 | 現行系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「:」延長長音符號前之發音[ː] | 無 |
1. 字母修改:
|
(四)、注意事項
| 修正系統 | 現行系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
|
修改增列為 6 點。 |
(五)、其他
| 修正系統 | 現行系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刪除奇萊阿美語 | 含奇萊阿美語 | 語別修正。 |
阿美語書寫系統
(1)南勢阿美語、(2)秀姑巒阿美語、
(3)海岸阿美語、(4)馬蘭阿美語、(5)恆春阿美語
(一)、輔音
| 發音部位及方式 | 書寫文字(註 1) | 語別 | 國際音標 | ||||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通用 | 南勢 | 南勢 | 秀姑巒 | 海岸 | 馬蘭 | 恆春 | ||
| 雙唇塞音(清) | p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p | |
| 舌尖塞音(清) | t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t | |
| 舌根塞音(清) | k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k | |
| 會厭塞音(清) | ’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ʡ | |
| 喉塞音(清) | ^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ʔ | |
| 舌尖塞擦音(清) | c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ʦ | |
| 雙唇塞音(濁) | f (註 2) | v/b (註 2) | ● | -- | -- | -- | -- | b |
| 唇齒擦音(濁) | -- | -- | -- | -- | -- | v | ||
| 唇齒擦音(清) | --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f | ||
| 舌尖塞音(濁) | d (註 3) | ● | -- | -- | -- | -- | d | |
| 舌尖邊擦音(濁) | -- | ● | ● | -- | ● | ɮ | ||
| 舌尖邊擦音(清) | --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ɬ | ||
| 舌尖擦音(清) | s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s | |
| 舌根擦音(清) | x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x | |
| 咽擦音(清) | h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ħ | |
| 雙唇鼻音 | m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m | |
| 舌尖鼻音 | n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n | |
| 舌根鼻音 | ng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ŋ | |
| 舌尖顫音 | r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r | |
| 舌尖拍音 | l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ɾ | |
| 雙唇舌根滑音 | w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w | |
| 舌面滑音 | y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j | |
| 小計 | 18 | 18 | 18 | 18 | 18 | 18 | 22 | |
(二)、元音
| 發音部位 | 書寫文字 | 語別 | 國際音標 | ||||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通用 | 南勢 | 南勢 | 秀姑巒 | 海岸 | 馬蘭 | 恆春 | ||
| 前高元音 | i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i | |
| 央中元音 | e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ə | |
| 央低元音 | a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a | |
| 後高元音 | o (註 4) | u (註 4)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u |
| 後中元音 | o | |||||||
| 小計 | 4 | 4 | 4 | 4 | 4 | 4 | 5 | |
(三)、長音符號
| 使用方式 | 書寫文字 | 語別 | 國際音標 | ||||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通用 | 南勢 | 南勢 | 秀姑巒 | 海岸 | 馬蘭 | 恆春 | ||
| 延長長音符號前之發音 | : (註 5)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ː | |
| 小計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 |
(四)、注意事項:
- 經多次協商,南勢阿美語仍無法與其他語別達成一致之共識,故阿美語書寫系統於書寫文字上區分為通用版及南勢版,即通用版適用於秀姑巒、海岸、馬蘭、恆春阿美語等 4 語別,南勢版則適用於南勢阿美語。
- 通用版書寫文字中,以 f 表示[f]音,而南勢版則可能以 v 表示[b]和[v]音,也可能以 b 表示[b]和[v]音,實際寫法尊重各地區或部落習慣,惟書寫時不混用 v 與 b,須保持一致性。
- 字母 d 依地區不同,主要有三種發音之可能:[d]、[ɮ]與[ɬ]。其中南勢阿美語多發音為[d],其他語言別則多唸為[ɬ]。實際發音仍應尊重各部落,即使同一語言別也有可能因各部落習慣不同而有差異,而不管發音為[d]、[ɮ]或[ɬ],在書寫上應以 d 表示。
- 在阿美語中,後元音因受到不同語音環境的影響,有兩種發音之可能:[u]或[o]。後元音在各語言別的發音接近[u],然而有時受鄰近輔音的影響,發音與聽覺上接近[o],例如:通用版的 fita'ol [fitaʡol]「蛋」或南勢版的 lita'ul [ɾitaʡol] 「蛋」,其中[u]受會厭塞音[ʡ]影響,使發音接近[o],實質上[u]、[o]應為同位音。惟尊重各語言別使用習慣,在書寫上通用版使用字母 o、南勢版使用字母 u。
- 在元音或輔音之後加上「:」代表該音的延長,用來表示語意程度的加強以及距離或時間的延長,例如:tadengalay「很亮」→tadenga:lay「非常亮」;itiraw「不遠處的那裡」→iti:raw「遠處的那裡」;inacila「昨天」→inaci:la「前天」。
- 借詞(外來語)或音譯詞,建議仍是使用上表原列之阿美語「輔音」、「元音」書寫文字來作拼讀。